顶替课堂教学?代价着实不菲
回想初次录制网课或直播授课时的情景,许多一线教师坦言:明明是老师,却生生变成了“网络主播”。
上好一堂网课着实不易,为录制10来分钟的网课,有的老师忙活了10个小时;有的老师平素面授几十名学生毫不打怵,可看着摄像头却紧张得像第一次登台讲课;更别提一些地区的网课一开就网络带宽告急,在线直播被生生卡成定格动画……
凡此种种,如今再看,我们或许可以一笑而过。但在当时,这些都是转变主要教学方式带来的真切阵痛。
5月8日,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,山东省济南市8.2万余名初中毕业年级学生返校复课。“在上过13周网课后,我们对教育本身的价值有了更深体会。”济南第二十七中学教务处主任李永波认为,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意义,目前仍难以依靠技术来弥补。
的确,在课堂教学进程中,师生之间一个眼神、一个笑容、一脸疑惑的表情乃至一份亲手批改的作业,这些不经意的互动交流都带有教育的温度。然而在过去近百天的时间里,这已成了一种“奢侈品”。无论摄像头多么高端、屏幕分辨率多么清晰、网速多么快捷,“言传身教”从来是最好的教材。
走出困惑,触摸教育变革脉搏
“初期着实有一些‘无力’与‘困惑’,觉得老师抓不到学生,学习效果该怎么落实呢?”济南市经五路小学英语教师王冠,有着18年教龄。当在线教育浪潮扑面而来时,她曾扪心自问:“倘若真的实现了每位学生通过互联网来上课,作为教师的我究竟还有多少作用?”
“我与同事讨论最多的,就是如何帮助孩子们提高自主学习能力。”王冠说,在线教育资源极丰富的当下,将知识信息系统化、概念化,从而有效地使用信息,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形成过硬的自主学习能力。这种能力,能够让孩子在教师指导下,完成独立提出、分析、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。
“在线教育同样检验了家校关系。”李永波说,在线教育让以班级为主的集中管理,变成了以家庭为主的分散管理,学生从不得不听课到可以选择不听课。老师则要督促每位同学按时上网课、交作业、参加考试,有时候为了催交作业要一直忙到临近午夜。居家自律性的差异,进一步拉开了学生的学习效果。
多位一线教师认为,一场不期而遇的在线教育浪潮,让教师们看见了未来教育的模样,这场教育实践的价值更在于未来。新兴技术的应用,让透过大数据精准分析学情成为可能,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则开辟出线上分层次教学的实践路径,可以支撑起以学生个体为中心的知识与能力评价体系。
教育,永远面向未来
非常时期的非常表现,让在线教育成为教育研究界的高频词汇。部分教育专家认为,后疫情时期如何实现居家学习与学校学习之间的过渡与衔接,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。在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的过程中,师生的信息素养提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王冠表示,疫情背景下的在线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一大契机。教师需要从自身开始改变,在精进专业能力的同时,还要学会跨界,掌握多门技术,努力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。
山东“名师智慧课堂”公益课程项目负责人、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李逢庆认为,随着基础教育领域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,智能化技术支持下的智慧课堂教学改革,已将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有机融合,可有效地支持教师的精准化教学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。
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兰芳说,学生返校复课后,在线教育的时间与比重应适当降低。学习效果,应通过面对面的课堂教育进一步查漏补缺。同时,继续发挥在线教育在课前导学、教学视频回放、教师在线答疑等方面的优势,实现二者有效结合。